关于印发《南通市企业登记“省内通办”试点方案》的通知
来源: 市场准入处 发布时间:2022-09-12 11:13 累计次数: 字体:[ ]

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现将《南通市企业登记“省内通办”试点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并组织实施。


                                                  南通市政府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办公室

                                                         2022年9月9日



                               南通市企业登记“省内通办”试点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市场主体准入效率,根据《南通市“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通办〔2022〕10号)《南通市提升营商环境企业开办“一件事”改革实施方案》(通协调办〔2022〕2号)要求,全面推进企业登记“省内通办”工作,实现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总体工作部署,本着“规范有序、便民高效”的原则,以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为目标,建设统一规范、高效便捷的市场准入体系,在企业登记“省内通办”的基础上实现营业执照“省内通取”,真正让群众“就近办”“异地办”,实现市场主体就近办理登记注册,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营造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市场准入环境。

二、实施内容

根据企业、群众需求和业务工作实际,通过“全程网办”“代收代办”等方式,无需回到属地办理,在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先行试点,与苏州市工业园区建立协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探索实践,实现企业登记高频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三、办理模式

(一)全程网办。群众或企业通过“企业全链通综合服务平台”申请办理企业登记事项的,选择需要异地办理的区域,按照指引在线填写申请信息,电子签名并上传提交材料,申请人无需到大厅窗口提交纸质材料、现场签字,业务提交后由所属登记机关进行资料核审。双方登记机关在本地业务系统远程调取对方登记机关登记打照(文书)任务,办事企业和群众可按照需求就近到政务服务大厅“自助一体机”打印营业执照及相关文书等,或选择邮政EMS寄递。

(二)代收代办。按照统一标准和规格,建立线下实体大厅“省内通办”专窗和自助服务区建设。在不改变各地原有事权的基础上,推动“异地代收代办”,通过“收受分离”的模式,推动实现申请人在“省内通办”专窗提交申请材料,经形式审查和身份核验后,通过寄递等方式将材料寄到业务属地完成办理。审批结束后,办事企业和群众可就近到政务服务大厅“自助一体机”打印营业执照及相关文书等,或选择邮政EMS寄递。

四、工作机制

(一)制定标准,实现无差别办理。按照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减成本、减跑动的原则,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进行系统集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开展“无差别受理”省内通办,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程度,统一规范办理流程和办事指南。

(二)优化流程,线上线下融合通办。坚持以全程网办为主、专窗代办为辅,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立体式企业开办服务。设置“省内通办”专窗,配置窗口人员,现场指导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以“收受分离”模式开展异地收件,属地办理,打破属地管理限制,由申请人通过专窗提交申请材料,利用系统传输或线下邮寄等方式进行收件转办。

(三)强化机制,确保跨区域工作协同。以事项收件材料、受理条件的标准化为前提,建立“省内通办”授权信任机制,两地登记机关本着信任为先原则,相互授予收件受理、一次性告知、原件核验、人证比对、审批结果送达等权限,加强档案交接的台账管理,确保登记档案流转无缝衔接。

(四)系统升级,推进电子印章应用。利用省登记系统和自助终端设备,实现数据联通,扩大协作单位登记机关电子印章应用范围,解决异地无法领取营业执照和登记文书的问题。利用全省统一电子印章系统,加快刻制本级政务服务部门电子印章,推动电子印章在发照环节的全面应用,实现“异地申报、属地审批、就近取照”。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要高度重视,各部门要对照任务分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充分认识实行企业登记“省内通办”管理模式对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意义,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注重培训学习。要加强窗口工作人员的培训学习,按照“统一流程、统一材料、统一标准、统一时限”的要求,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确保办事群众或企业在审批地点办得顺利、办得满意。

(三)积极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加大“省内通办”的宣传,及时进行政策法规解读,正确引导社会预期,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全社会营造知晓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良好氛围。

点击:查看解读

点击:查看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