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数字优政能力。加大数字政府建设统筹力度,出台市级数字政府项目管理实施细则。推动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省、市、县级联对接,发布可共享数据资源2.4万项,日均交换数据记录4.7亿条。基于“一云多芯”技术,全面完成政务云平台国产化升级改造。建设数据直达专区,“数据核验+证照共享”模式推动市级1365个、县级16374个事项“免证办”。提升政务移动应用集成水平,“苏服办?南通”上线政务服务超1000项、公共服务超400项,注册用户达510万人。以市综合人口库为基础,归集16个部门57类数据资源,建立重点人群数据库,对残疾人、低保对象等5类人群建模精准治理。企业数字证书“一证通行”做法市县全覆盖,受益企业超10万户。
(二)激发数据要素价值。启动市域“数据要素×”三年行动,成功举办首届“数据要素×”省赛绿色低碳赛道赛事,我市5个参赛项目分获省赛绿色低碳、应急管理、现代农业等赛道奖项,2个项目获省赛一等奖,1个项目获全国总决赛商业价值奖。启动全市公共数据普查工作,锚定“一数一源一标准”,首批围绕自然资源、行政审批、综合执法、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梳理形成155家单位3820个数据资源目录。积极布局数据产业,推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南通市大数据发展集团等13家数据商成立市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全面培育数字化转型亮点,建成5个省级数字消费创新场景、8个省级数字社会重点工程项目、5个省级数字社会标杆应用场景,我市被国家数据局评为全国首批“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
(三)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全面落地国定、省定“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年度办件量达70.31万件,全省第四。发布第六批南通特色“一件事”,我市“标准化+一件事”达到130个。省内率先与上海全域互设互通远程虚拟窗口,已覆盖企业设立、不动产登记等11个领域49个高频事项。省内首家扩容政务服务告知承诺事项,清单覆盖24个经营许可类、8个投资审批类事项,精简办事材料近六成。首批试点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改革,下沉民政、税务等5个省级系统30类办事服务,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牵头制定的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代办帮办两项省级标准获批实施。全域推广“我陪群众走流程”试点,做法入选《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典型案例。
(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率先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登记服务“一件事”,出台我市“个转企”登记实施细则,1-10月,全市新办经营主体91991个,其中企业31595个。“容缺后补+告知承诺”机制推动“两重”“两新”领域项目审批“能快则快”,助力向上争取国债资金27.62亿元。深化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国家级试点,累计412个项目直接复用规划环评及区域评估成果。推广工程项目“早开工”改革举措,59个项目桩基工程“先行许可”、57个项目施工许可“一证办理”、100个项目“拿地即开工”,施工许可“一证办理”做法入选《江苏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典型案例。持续提升依法审批水平,被确定为全省数据系统唯一一家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
(五)升级交易服务模式。深化招投标担保制度改革,信用承诺对现金保证金替代率达97.42%,今年来减少交易主体资金占用194.68亿元。推动新增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缴纳等大额支付场景纳入数字人民币使用范围,公共资源领域数币总场景达32个、使用频次达6.83万次、使用金额达60.4亿元。国内首个落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项目,南通“交易大脑”推出AI智能辅助评审场景,累计在700多个项目中完成平行检验,平均辅助专家评标时间压缩60%以上。1-10月,全市共完成公共资源进场交易4182个(宗),成交金额653.21亿元,节约资金44.98亿元,“不见面”交易率保持100%。